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
发布时间:2024-03-29 分享至:
如今,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药耐药性的现象愈演愈烈,为了应对此种现象继续恶化,新抗生素的研究刻不容缓。作为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,磷酸特地唑胺于2013年获得美国fda优先评审资格,并于2014年6月20日批准上市,常被用于耐甲氧西林菌株(mrsa)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(mssa)等引起的急性、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(absssi)。上市的商品名为sivextrotm,有静脉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和片剂两种剂型,规格均为200mg。注射用粉针剂在注射后1h就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,而口服片剂需要3h,绝对生物利用度约91%。
脂质体是一种由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微形泡囊,又称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,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,油溶性药物被包封于磷脂双分子层中,而水溶性药物则存在于中央的空腔中。脂质体由于具有被动靶向性、缓释性、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、降低药物的毒性、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特点,因而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。
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多种多样,分为主动载药法和被动载药法两个大类。主动载药法又称化学梯度法,首先将一定浓度的离子溶液包封于空白脂质体中,透析除去外相离子,形成化学梯度,再加入药物溶液孵育,利用化学梯度将药物递送到脂质体中。被动载药法包括:(1)薄膜分散法:将脂质在二氯甲烷、氯仿、甲醇及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,再利用旋转蒸发仪使圆底瓶内的溶剂挥发,在瓶壁上形成均匀的脂质膜,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,将欲包覆药物的水溶液和脂质膜混合,借助手摇或超声等机械力,将瓶壁上的脂质膜振摇下来,在水溶液中就会形成多层脂质体(mlv)。(2)反复冻融法:利用脂质体破裂后会再自行密合的特性,以多次冷冻、再解冻的方式,造成脂质体的破裂及重组再密合,***后可形成大小较均匀的单层脂质体。(3)逆相蒸发法:以有机溶剂溶解高浓度的脂质,与药物水溶液超声或剪切成初乳,再以旋转蒸发仪使有机溶剂挥发,形成包封率较高的脂质体。这种方法对于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相对较高。(4)前体脂质体法:载体颗粒与脂质溶液的混悬液经旋转蒸发仪使有机溶剂挥发,脂质均匀吸附于载体颗粒上,形成脂质体前体。再将药物溶液,加入到脂质体前体中,搅拌,超声,形成大小均一的脂质体。
由于磷酸特地唑胺在室温下不稳定,易水解,因此贮藏和运输极为不便,也增加了产品贮藏成本和运输成本。本发明,提供了一种醋酸钙梯度法制备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,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,细胞亲和性,还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,更好地适应工业化需求,因此在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的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