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剂家总结——光敏剂的发展历程
发布时间:2023-03-01 分享至:
光敏引发剂(Photoinitiator,简写PI)是一种能吸收辐射能,经激发发生光化学变化,产生具有引发聚合能力的活性中间体(自由基或阳离子)的物质。光敏引发剂是光固化材料的关键组分,它对光固化材料的光固化速度起决定性作用。
1、一代光敏剂
一代光敏剂主要为***早发现的血卟啉类衍生物的混合制剂。光敏素II(卟吩姆钠)是***早批准上市的***代光敏剂,***一种阐明了其各组分化学结构的混合卟啉制剂是我国研制的癌卟啉(血卟啉钠)。有研究表明,不同时期的血卟啉衍生物在有效成分上有所差异,但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相近。虽然已批准上市用于肿瘤治疗的血卟啉衍生物,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。
2、二代光敏剂
第二代光敏剂具有更明确的分子结构,靶向性更强,且激发的波长作用的深度更深,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物质,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更强。第二代光敏剂主要分为三类:卟啉类化合物、酞菁类化合物及稠环醌类化合物。
3、三代光敏剂
第三代光敏剂是在第二代光敏剂的基础上,与具有生物特性的物质相结合,以提高光动力治疗的靶向性,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。纳米材料易与很多物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,纳米颗粒使光敏剂分子比表面积增大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化学活性。金属化合物很早就应用于肿瘤的治疗,***近研究表明金属基纳米粒子可作为光敏剂、传递载体和上转化工具。基于金属的纳米颗粒可以用作疏水性PS的载体。并通过EPR效应将其递送至不同的肿瘤部位。